我們一直在兩岸四地推行「任何醫美措施前,請先進行肌膚檢測」的正確思考。今天看完 張麗卿 老師的這一篇「請停止DIY保養品!」文章,心裡感觸更深—保養品的經常接觸比偶一為之的醫美措施更需要不間斷地肌膚檢測,以確保降低使用保養品者的風險!
正在準備下星期要用資料~介紹「活性物萃取技術」與「冷製程配方」的相關資料。搜尋時,網路上出現更多的面霜與乳液的「冷製法」,而幾乎都是DIY保養品的內容,在網站上又教又賣材料的、在社區大學開班的、在部落格記載步驟的,甚至熱心的拍成操作示範錄影帶在網路上分享的….。好奇的看看怎麼操作的!還真是越看心越焦慮!
寫這樣的主題,不免又要被推崇DIY的人士罵慘、打成砲灰!但,就因為我對這個大環境還有一點影響力,所以,沈默反而耽誤了對DIY認識不清的錯愛者。而如果您對DIY情有獨鍾,而且自己能衡量輕重、權宜配方、能承擔教人後的實質與道義責任,那麼您玩您的,我也樂見DIY老師們能嚴謹自我把關學習更上一層樓。
還記得上週菁英班課後,有個學員問我對DIY的看法。當下我只答覆:我不教人DIY。學員又說:外面很多人開課教DIY,也有學校老師在教。我還是回應:我不 管別的 老師怎麼想,基本上我不會去上這種課。教DIY,我教過的每個學生(指化妝品系科班生)就都有能力可以教DIY了,不必用到大師。
那時的閒聊對話,心裡是一派輕鬆,單純的認為鐘鼎山林人各有志,一樣是老師,有人選擇廣結善緣、推廣普及趣味化教學;而我選擇資格審核、過濾學員,只上專業課程。
但跟今天的感覺連結,就覺得「教與不教DIY」,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問題,是繼續的開DIY班,對前仆後繼跳進去學習DIY保養品的人----不公平!
學了幾天DIY課程、學了幾種DIY劑型(洗面乳會了、化妝水會了、菁華液會了、乳液面霜都會了、精油調配也都會了…),請問「已經」瞭解化妝品多少?「已經」瞭解做完而且「勇於」搽在臉上的成分多少?難道都百分之百瞭解自己所加的成分,就好自己因為有了基本劑型的「製作能力」,而玩起新的添加劑的「功效百搭」嗎?
你可以把衣櫥裡的上衣、裙子、褲子,搭上不同的鞋子、飾品,大玩千變萬化的造型,塑造個人混搭風。
但你不可以胡亂配那些「買來的」「原料」。那不是創意,那是在替自己創造意外。
我非常同意大家去學作蛋糕、作菜。因為那不需要特別添加「防腐劑」,因為即使你作的蛋糕、煮出來的菜,一時吃不完,也不至於放在冰箱幾個月,繼續慢慢吃。你也不會用買來放了三個月的雞蛋來作蛋糕。因為妳知道「不新鮮」的危害,妳知道吃的東西要「安全、新鮮」,才能談「好吃」。你能用敏銳的味蕾經驗判斷出新不新鮮。
DIY保養品,「買來的」「原料」,可能有十幾二十種之多,「新不新鮮」「安不安全」你怎麼判斷?
DIY保養品,添加的「防腐劑」或改名字叫「抗菌劑」「防霉劑」「保存劑」「抗氧化劑」(還可以取其他名字啦),你曉得真正的組成是什麼嗎?你知道添加多少對皮膚算是安全嗎?你知道自己的皮膚對這些「防腐劑」的耐受力、長期使用的可能變化嗎?
也許你會認為,很多化妝品工廠用的也都是這些原料啊,也都是加這類的防腐劑啊,製作的環境也不比自己DIY來的乾淨衛生啊,工廠的研發人員也不見得懂那麼多成分的安全或化學性質啊……。
難道不去DIY保養品,就必須選擇購買「品質很差」「問題很多」的保養品嗎?
我很忙也不擅廚藝,所以很少煮飯作菜,但作為外食族,我有選擇認知中「優良」的飯館、餐廳用餐的權益啊!不可能因為自己沒時間煮、不會煮,而選擇不衛生、品質有問題的食物來吃!
DIY保養品,不是只有防腐劑的問題、衛生的問題、新鮮度的問題。術業有專攻,要說說不完。老話一句,花時間去玩DIY,不如花時間瞭解自己的皮膚需求,花時間瞭解該買哪個品牌、該買哪些商品比較實際。
後記:老師的態度一直很明確,不認同一般大眾DIY保養品,所以對於詢問有關DIY該買哪些原料、製作上出現的困難怎麼解決、原料的新鮮度如何判斷等等提問,很抱歉以前不答覆,現在、未來亦然!
補充說明:關於「原料安全性」的問題,我想提一個更深層的、更生理性的問題—也許原料「短期使用」是安全的(<=原料供應商都會提供所謂的「毒理/安全報告」),但是我們有長期使用的追蹤報告嗎?
人類使用Aspirin四十多年之後,才知道100mg的Aspirin每天使用,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。使用了Thalidomide之後出現的豚胎現象,也是以「上千位畸形兒」做為代價的人類結果。至於最近的骨質疏鬆藥Fosamax反而造成顎骨壞死的案子,顯然不僅僅是DIY的問題,還是「所有保養品都缺乏臨床監控」這個機制很明顯的缺失!
一個藥物的臨床使用(<=就是「上市」),一定始自「安全的動物試驗」、「安全的小範圍人體試驗」;但是藥物的監測並未因此結束—我們還有所謂的PMS(post-marketing survey;上市後監控)。上述的Aspirin、Thalidomide與Fosamax案例,無論是好處(發現可以保護心血管)還是傷害(畸形兒或骨頭壞死),都不是在上市前可以預測的。
換句話說,「上市後監測」這個機制,應該應用於所有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上!
我們的某位夥伴,因為發現醫學美容措施執行前的風險,因此很認真地提倡「任何醫美措施前,都應該先進行肌膚檢測」;隨著認同瑞昇預防醫學體系的醫師愈來愈多,我們的整體經驗愈來愈豐富—是的,DIY很危險;如果仔細地追究下去,「沒有長期臨床監控追蹤使用過程」的保養品,難道不算是「不遑多讓」?
http://hk.myblog.yahoo.com/doctor-skin/article?mid=50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