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呂苡榕 | 台灣立報2012年7月24日 下午8:29

【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】台灣人愛吃中藥進補,卻往往把吃補變成吃毒。市售中藥材多自中國大陸進口,雖然衛生署會抽驗,一旦查驗出重金屬超標時,民眾往往早已把大批藥材吃下肚,影響健康。為加強把關,衛生署8月起將針對進口量前十名的中藥材進行源頭管理,以邊境檢查要求檢附合格證明文件,對於進口前四大的紅棗、黃耆、當歸及甘草,還要加上5%比例檢驗。


根據衛生署統計,2009年進口數量最高的前十名約佔總進口量的32%,依序分別為:紅棗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、地黃、川芎、茯苓、白芍、白朮及杜仲。衛生署8月1日起將針對這十種中藥材進行邊境管理措施。


衛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表示,衛生署分3階段實施品質管理機制,第一階段要求市售之中藥材飲片,標籤或包裝均應符合標示事項處理原則,目前已經公告324種中藥材品項應標示。第二階段則參考相關國家當前管制原則,針對重金屬及黃麴毒素等異常物質,訂定限量標準,目前已有91種中藥材的各種異常物質限量標準。


▲衛生署實施中藥材源頭管理,8月1日起10種進口量較大中藥材施行邊境管理,另外對紅棗、黃耆、當歸及甘草執行抽批檢驗。圖為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。(圖文/中央社)


8月1日起進入第三階段,落實中藥材源頭管理,對於進口量前十大的中藥材,要求業者在邊境進口時,應檢附經檢驗符合國內異常物質限量標準的證明文件。


紅棗、黃耆、當歸及甘草這4類進口量最多的中藥材,除了要求檢附檢驗證明文件外,邊境也會執行5%抽批檢驗把關。黃林煌表示,業者如果沒有通過5%的抽驗,將要求改善或退貨,下次申請進口時,也將採取更嚴格的100%逐批檢驗,直到連續5批、3倍量的逐批檢驗都沒有不合格,才能改回5%抽批檢驗,確保民眾使用中藥材的安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然美後昌旗艦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