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中醫認為,耳穴跟人的經絡、臟腑相對應。中醫師彭憶雯表示,耳穴是耳廓皮膚表面與人體臟腑、經絡、組織器官相對應,人的十二經脈皆上通於耳,全身各臟器也都聯繫於耳。耳穴刺激療法能通暢經絡,疏通氣血,利濕降脂,十分適用於一般慢性病、疼痛性疾病的患者身上。
彭醫師指出,中醫的耳穴療法是指利用耳針或耳豆以埋穴的方式,將耳針或王不留行種子埋於耳穴來治療疾病。現代醫學已了解到,人的耳朵有相當豐富的神經血管,剌激這個地方的神經有助於調整人體代謝功能。
彭憶雯醫師進一步指出,現代醫學證明,耳廓有豐富的神經、血管和淋巴組織分佈,當人體某一個臟腑或某一個組織器官有異常或病變時,可通過經絡和神經體液等反應到耳廓的相應穴位上。透過視診、觸診及聽診,能夠對全身健康狀況進行系統檢查,甚至對部分疾病作診斷。
不過,將耳針或耳豆埋入時有些事項要特別注意,像是耳針或耳豆埋穴前,必須先將皮膚消毒乾淨;置入時間為七天左右,若使用耳豆(王不留行種子)需每天自行按壓三、四次,每穴按壓五至十下。若在洗頭、洗澡時不小心弄濕,可用乾毛巾輕拭乾燥即可;若民眾發覺耳朵疼痛不舒服,應馬上將耳針或耳豆取下;嚴重心臟病或孕婦不宜使用;耳朵有濕疹、潰瘍、傷口者也暫不宜使用。
耳穴和人體臟腑、經絡、組織器官、四肢百骸等部位相應,也是脈氣輸住的所在,透過適當簡易按摩,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。中醫師彭憶雯表示,耳穴是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特定點,民眾也可在耳輪、耳甲腔、耳甲艇、對耳輪、三角窩、耳舟、耳屏、耳垂等部位進行按摩,來進行身體的養生保健。
當人體發生病變時,耳廓上相應部位的穴位就會出現各種反應,若以適當方式進行刺激,就可改善病理過程。彭醫師指出,耳輪邊按摩有助於鎮靜消炎、增強體質、提升免疫力;而且耳輪腳相當於人體的消化系統,按摩這個地方可幫助消化,對腹脹、便秘、減肥、胃痛、失眠等也有幫助。
彭憶雯醫師進一步指出,耳甲腔相當於人的心、肺,按摩這個地方可防治感冒、咳嗽、氣管炎,甚至還能安心寧神及防治神經衰弱;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部,按摩這個地方可補腎益精、疏肝理氣、養血強筋,甚至對防治低血壓或高血壓、腰背痠痛、掉頭髮、頭痛、失眠等也都有幫助。
彭憶雯醫師表示,對耳輪相當於人的脊椎、下肢、臂部,按摩這個部位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,同時防治頸、背、腰、膝、小腿、腳跟、踝關節等痠痛症狀、骨質增生、關節炎、坐骨神經痛等,有疏通經絡、活血止痛的好處。
三角窩相等於人體的內生殖器,按摩這個地方可防治婦科疾病、男性疾病,有助於安心寧神、消炎止痛;耳舟相當於人體的上肢,按摩這個地方能疏通經絡、活血止痛,防治肩周炎、手肘痛、落枕、皮膚敏感、鼻子敏感等疾病或症狀。
耳屏內外相當於人的鼻子、咽喉、耳朵等,按摩這個部位可防治鼻子、咽喉、耳朵的發炎症狀,預防感冒、鼻子過敏等;耳垂相當於人的臉部,按摩這個地方可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,以及預防工作疲勞時所引起的疲累、眼袋、黑眼圈、扁桃腺體發炎。如有不明者,可就近向中醫師請教。